登入
使用者名稱:

密碼:


忘了密碼?

現在就註冊!
主選單



Archive for 八月, 2020

廣欽老和尚:「你是不是在跟佛祖算賬啊!」

webmaster @ 星期二, 八月 11th, 2020 ()

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訪廣欽老和尚。老和尚問他說:「你有沒有在修行啊?」
居士回答:「有啊!我每天早上拜佛一個鐘頭,晚上也拜一個鐘頭,每天要拜佛好幾百拜,念佛好幾百聲。」
廣欽老和尚為了破他的執著,就告訴他:「你在跟佛祖算賬啊!」修行用功不只是一種形式,而是要以放下、不執著的角度來實行。
就像我自必須瞭解,吃素不代表修行,而只是修行的助緣而已。如果吃素是修行,牛也吃草,甚至牠吃得遠比人類更清淨,那麼,牠也在修行嗎?
修行,是在修我們的心。但錯誤的方法,不當的精進,就不是在用功了,反而成了一種執著。我們任何一個人,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,也是這個心,要造業下地獄也是這個心,苦、樂、善、惡、主觀、客觀、煩惱、菩提、有為、無為皆是這個心。如果我們慈悲喜捨,就是佛菩薩;相反的,造業、執著,就成了畜牲種、地獄客。所以,學佛要進步,就必須從心地上下功夫。
心,也可以是個模糊、不確定的名詞。加一個善就是善心;加一個惡就是惡心: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;加上煩惱,又成了煩惱心。另外,在楞嚴經中,心所指的是如來藏;在唯識裡是八識;在我們世間是指靈魂;以心理學的看法即成潛意識。
心,加上不同的名詞,就成不同的心。
我們也常聽到人們如此說:「善、惡在一念間。」依佛法的究竟義來說,一切萬法唯心所造。因此,修行不在外表與事相上而已;一定要開發自己本性內在的般若智慧,遠離分別執著,也才談得上「修行」。

要懂得“吃飯難”的道理

webmaster @ 星期一, 八月 3rd, 2020 ()

“天下無如吃飯難”,我常常跟同學們講,我父親是遺腹子,我父親出生時,我的祖父已經去世了,他自己讀書學問也蠻好,後來做生意,靠自己站起來操持這個家庭。我在小的時候,父親告誡我兩副語體的對聯,其中一個對子,“富貴如龍,遊盡五湖四海”,一個人有錢有地位像一條龍一樣,非常自由,遊盡五湖四海,這是富貴的重要;“貧窮如虎,驚散九族六親”,一個人窮了像老虎一樣,親戚朋友看到都害怕,認為是來揩油的。
另一副對子說:“打我不痛,罵我不痛,窮措大(現在叫窮小子)肝腸最痛。哭臉好看,笑臉好看,田舍翁(現在叫有錢人)面目難看。” 活了幾十年後,對人間事閱歷多了,回頭再想這兩副聯語,的確是世間的淋漓寫照。我父親常常告訴我,“孩子啊!小心節省,一文錢逼死英雄漢啊”,一塊錢會逼死你,最難是一塊錢。
所以我常常引用古人的詩,“美人賣笑千金易”,現在老闆有了錢,到外面亂來,包二奶,討姨太太,撒手千金萬金,多容易!“壯士窮途一飯難”,一個了不起的人才,窮途末路,飯都沒得吃。這些都是我從小受的教育,深知這個道理。
——《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》
古人說:“人間莫若修行好,世上無如吃飯難。”又說:“美人賣笑千金易,壯士窮途一飯難。”俗話說的“一錢迫死英雄漢”,“人是衣服馬是鞍,金錢就是英雄膽”,等等,都是很平實坦白地說明“食”和“貨”,確是人類基本需求、不可或少的東西。
但從人類文化的人生哲學角度來講,“名、利、財、貨”,“富貴功名”,“權位金錢”,都只是在生存、生活上,一時一地的應用條件而已。它的本身,只能作為臨時臨事所需要支配的機制,根本上,它都非你之所有,只是一時一處歸於你之所屬,偶爾擁有支配它的權利而已,並非究竟是歸於你的所有。因為你的生命也和“功名富貴”那些現象一樣,只是暫時偶然的存在,並非永恆不變的永生。
可惜那些大如開國的帝王們,小如一個平民老百姓,大都不明白“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”的因果法則,都以為那是我所取得的,而且千秋萬代都應統屬於我的所有。誰知恰恰相反,翻而變成後世說故事的話柄,惹得人們的悲歡感歎而已。
如果能夠在這個利害關頭,看得破,想得開,拿得穩,放得下的,就必須先要有“知止而後有定”,乃至於“慮而後能得”的平素涵養功夫。尤其對於“物格”、“知至”的道理,是關於“內明”、“外用”的鎖鑰,更須明白,然後才能起用在“親民”的大用上,完成“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的功德。



Google Search




捲動式縮圖

最新日誌標題

WordPress導航

Powered by Buddhahood © 2001-2019 Buddhahood  |  Design by Poink